Cesarean delivery for the prevention of anal incontinence

Category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
Year 2010
Loading references information
背景: 剖腹產預防肛門失禁之作用剖腹產是一種常見的生產方式,但剖腹產率近年來有增加,其中影響因素之一是認為剖腹產可以維護產婦包括肛門排便功能在內的骨盆底功能。
目標: 利用文獻回顧,評估剖腹產 (Caesarean delivery,CD) 相較與經陰道生產 (vaginal deliveryVD) 對於維護肛門排便功能的作用。
搜尋策略: 搜尋的詞彙包含了: ‘剖腹產、經陰道生產、失禁及隨機’ 。搜尋自開始至2009年7月份的PubMed、 EMBASE 及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 中的相關文獻。
選擇標準: 選擇比較婦女在剖腹產或經陰道生產後肛門排便功能 (排便及排氣兩種) 的隨機或非隨機試驗。
資料收集與分析: 摘錄資料包括生產方式、此次懷孕之前之所有懷孕的生產方式以及產後包含排便及排氣控制能力的評估。在非隨機對照試驗當中,以可獲得的校正後相對風險為最終結果。在試驗報告中排氣失禁作為一個獨立結果呈現。因為沒有一個試驗是以隨機對照試驗來進行分析,所以報告中未呈現摘要勝算比 (Summary odds ratios。益一需治數 (Numbers needed to treat NNT) 有在報告中呈現,其數值表示,為預防一個排糞或是排氣失禁案例的發生所需要的剖腹產數。建立品質標準:選擇的試驗有校正產婦年齡、有足夠產後追蹤時間做失禁評估、並且知道產婦前幾次生產的方式。對符合品質標準的試驗案例進行次群組分析,分別比較選擇性剖婦產與急診剖腹產、選擇性剖腹產與經陰道生產、及第一次生產與已有過經陰道生產或剖腹產的孕婦之肛門排便功能,不計算 summary risk statistic。
主要結論: 找到21個合乎納入本回顧的試驗,共包含了31,698名婦女接受產後肛門排便功能評估,6,028名為剖腹產,25,170名為經陰道生產。只有一個試驗,隨機分配產婦 (臀位) 至剖腹產組或經陰道生產組,但是在隨機分派後,存在組間大量的交換 (52.1%) ,視其為非隨機試驗與其他20個研究一起處理。這些試驗當中,只有一個顯示剖腹產在維護肛門排便功能方面具有顯著的效益,此試驗中失禁發生率極高 (剖腹產39% ;經陰道生產48%) ,相較於其他研究在控制能力的評估時機及基本特性上令人質疑。試驗品質越好,其結果的odds ratio越接近1.0。而比較急診與選擇性剖腹產,在肛門排便功能維護比較上並沒有差異。
作者結論: 由於缺少明顯的效益,因此不能以維護肛門排便能力作為選擇性剖腹產的適應症。如試驗能隨機分派平均懷孕風險的孕婦到剖腹生產組與經陰道生產組,則本研究結論強度將會增強。
翻譯人: 本摘要由沈文歆翻譯。此翻譯計畫由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Taiwan) 統籌。
總結: 在預防肛門失禁方面,剖腹產相較經陰道生產並沒有顯示其效益。剖腹產是一個由來久的生產方式,在經陰道生產可能有風險的情況下施行,在已往,大多的案例是因為嬰兒的風險,而現代,母親生產時風險也是選擇剖腹產的原因,包括產後母親骨盆底功能障礙 (包含了排便及排氣的失禁,通稱為失禁) 風險的增加。在這非隨機試驗的文獻回顧當中,沒有證據顯示,剖腹產較經陰道生產在維護肛門功能方面具有更好的效益。此篇文獻回顧包含了21個已發表的試驗,納入了31,698位婦女,6,028位剖腹產以及25,170位經陰道生產,沒有懷孕風險平均的情況下評估剖腹生產與經陰道生產孕婦肛門排便功能的隨機試驗,所以上述由此篇文獻回顧得出的結論,其證據並不理想。
Epistemonikos ID: bb9f5220f8879a0abc75676b79d899aaf33e8d3a
First added on: Oct 11,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