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ración de los diferentes regímenes de inhibidores de la bomba de protones para la hemorragia por úlcera péptica aguda

Categoría Revisión sistemática
Revista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Año 2013
Cargando información sobre las referencias
背景: 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s)治療能改善消化性潰瘍出血病人的臨床結果,而最適當PPIs的劑量和投予路徑仍存在著爭議。
目的: 為了評估不同的PPIs療程對急性消化性潰瘍出血病人的效果,我們使用隨機對照試驗(RCTs)直接比較。我們主要意在評估PPIs的劑量與給藥途徑對死亡率、再出血、手術治療、更進一步的內鏡止血治療(EHT)、住院時間長短、輸血需求和不良反應所產生的不同影響。
搜尋策略: 我們搜索了CENTRAL (in The Cochrane Library 2010, 第3期) MEDLINE 和 EMBASE (從一開始到2010年9月)和主要腸胃道會議紀錄(2000年1月到2010年9月),不限語言。也與原作者聯繫以取得遺失數據。
選擇標準: 使用隨機對照試驗(RCTs)比較至少兩種不同療程的相同或不同PPIs對被經內試鏡診斷急性消化性潰瘍出血病人的效果。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位回顧作者獨立挑選研究、回收數據並評估偏差風險。我們綜合使用Mantel-Haenszel隨機效應模型的方法和基於隨機置換的Monte Carlo模擬模型,進行多變化的綜合回歸。我們使用I²統計法和考科藍Q檢驗觀測異質性,漏斗圖(funnel plots)和Egger’s test評估出版品的偏差風險以及GRADE方法評總體證據品質的分數。
主要結果: 納入了22篇隨機對照試驗;17篇有高偏差風險,有5篇則是不明確。主要分析包含比較13項研究(1716名受試者)高劑量療法(72小時靜脈注射PPIs的累積劑量>600毫克)和其他劑量,沒有一個臨床結果有顯著異質性。我們發現沒有排除可能降低或升高死亡率、再出血、手術治療或需更進一步的內鏡止血治療(EHT)的高劑量療法是低品質的證據等級。死亡率,彙集風險比(RR)是0.85(95%信賴區間(CI)0.47至1.54);彙集風險差(RD)是每100位接受高劑量療法治療的病人有高於0的死亡人數(95%信賴區間(CI)每100名被治療者有少於1位到多於兩位死亡人數)。再出血,彙集RR是1.27(95%信賴區間(CI)0.96至1.67);彙集RD為每100位接受高劑量治療的患者有超過2件再出血事件(95% CI 每100名被治療者有少於0到大於5件再出血事件)。手術治療,彙集RR是1.33(95% CI 0.63 至 2.77);彙集RD為每100位接受高劑量治療的患者有超過1名接受手術治療(95% CI 每100名被治療者有少於1位到大於5位須接受手術治療)。我們發現中等品質證據指出兩個療程對住院天數長短(平均差 (MD) 0.26 天; 95% CI -0.08 至 0.6 天)或輸血需求(MD 0.05單位; 95% CI -0.21 至 0.3單位)沒有重大差異。對死亡率,有視覺上與統計學上反向出版偏差的證據(遺失少許對高劑量有利結果的研究),但對其它結果則沒有此現象。對所有亞群組分析(根據偏差風險、地理位置、給藥途徑比較連續輸注的非高劑量療法與單次靜脈輸注的非高劑量療法)、敏感性分析(僅限於使用EHT治療高風險病灶的病人,使用不同劑量閥值的比較療程)和比較至少兩種累積72小時不同劑量的PPIs療程的事後分析(包含所有研究N=22)結果是相似的;前面的分析限制了因高風險並造使用EHT的病人。綜合回歸分析沒有顯示治療效果(死亡率、再出血和手術治療的結果)和用來評估PPI投與路徑(靜脈注射與口服,兩個PPI療程的72小時累積計量的研究比率)的三個研究層面之因素(地理位置:亞洲和非亞洲)上,有任何統計學上明顯的關聯。
作者結論: 沒有足夠證據指出相較於低劑量,高劑量能PPI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優勢、劣勢或等效之結論。
譯註: 翻譯者: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 本翻譯計畫由臺北醫學大學考科藍臺灣研究中心(Cochrane Taiwan)、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及東亞考科藍聯盟(EACA)統籌執行 聯絡E-mail:cochranetaiwan@tmu.edu.tw
Epistemonikos ID: e99e4e1ceb86ae996af2dd70f263733856df823b
First added on: Jun 15,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