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aphasia following stroke

类别 Systematic review
期刊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Year 2001
背景: 中風產生的失語症之藥物治療失語症是描述和腦部損害有關的語言障礙。 目標: 此篇回顧論文的目的是評估對中風後產生失語症的病人,給予藥物在語言能力上的改善效果。 搜尋策略: 我們搜尋Cochrane Stroke Group Register(及至2001年1月)和1998年12月以前相關論文的文獻資料。我們同時聯絡學術機構以及其他的研究者以找出更多已發表和未發表的試驗。我們搜尋在1966年到1998年間MEDLINE的資料,以及1982到1998年間CINAHL的資料。我們查閱1969到1998年間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orders of Communication(在過去是叫其他的名稱)的資料。 選擇標準: 比較以下題目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為了改善語言功能給予的任何藥物,和沒有治療或給予安慰劑做比較。. 為了改善語言功能給予的任何藥物,和語言及言語治療做比較。. 為了改善語言功能給予的一種藥物和另一種藥物做比較。 資料收集與分析: 主要的檢閱者蒐集資料,依據獨立的資料核對與方法學的建議來評估試驗品質。如果我們無法用統計學方法合併不同的研究,我們則找尋遺失的資料。如果失敗的話,我們提供一個描述。我們從作者那邊,或是只要合適的話,從藥商那邊,找尋遺失的資料。 主要結論: 我們詳細考慮52個研究,從中確認出10個適合此回顧的試驗。在大多的個案中方法學的品質是無法被評估的,而且只有一個試驗的報告足夠詳細到讓我們可以完成描述及分析。這個試驗在它的過程中的確失去了很多病人。在被確認的試驗中所使用的藥物包括piracetam,bifemalane, piribedil,bromocriptine, idebenone,以及Dextran 40。關於如果病人接受了piracetam的治療,在試驗結束時較可能在語言的任何面向得到改善,我們找到的證據很薄弱。(OR 0.46, 95% CI 0.3 to 0.7)。證據被認為薄弱是因為在被確認的試驗中有太多病人中途退出,以至於失去追蹤。接受piracetam的病人比起接受安慰劑的人,並不會更容易(統計上顯著地)遭受到有害的影響,包括死亡(OR 1.29, 95% CI 0.9 to 1.7)。然而,兩組間死亡率的差異,雖然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意義,確實引起一些是否服用piracetam可能會增加死亡率的擔憂。我們無法確定藥物治療是否比語言及言語治療來得更有效。我們也無法確定一種藥物是否比另一種更有效。 作者結論: 這篇回顧論文的主要結論是piracetam的在中風後失語症的治療上可能是有效的。探究藥物治療失語症的進一步研究是有必要的,尤其是piracetam。一項試驗如果要做的話,就必須大到具有統計學的效力。這個藥物的安全性應該是首要關注的。研究者們應該檢驗該治療的長期效應,以及它是否比語言及言語治療更有效。 翻譯人: 本摘要由奇美醫院陳軾正翻譯。此翻譯計畫由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Taiwan)統籌。 總結: 藥物治療或許可以使中風後語言功能的喪失(失語症)的復原有所改善,但目前沒有藥物被證實是好處多於害處的。失語症是中風之後常見的問題。由語言及言語治療師給予的語言及言語治療(SLT)是此種疾患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數種藥物已被嘗試用來改善語言的復原。這篇回顧找到評估6種不同藥物的研究。唯一有有益證據的藥物是piracetam,但有益的證據是薄弱的,而且關於其安全性仍有疑慮。對於piracetam是否比SLT在治療中風後的失語症更為有效,仍無法下結論。關於piracetam對失語症的效用以及其安全性,需要更多的研究,在它可以被建議為例行性使用之前。
Epistemonikos ID: 92c9db2915e7bb4c25ea458f65a0a1fc581b205b
First added on: Oct 11,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