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ercicio para mujeres que reciben tratamiento adyuvante para el cáncer de mama

Esta no es la versión más reciente de este artículo

Ver la versión más reciente

Categoría Revisión sistemática
Revista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
Año 2006

Sin referencias

Este artículo es parte de los siguientes hilos de publicación
Cargando información sobre las referencias
背景: 運動於接受乳癌輔助治療的女性大量臨床研究資料證實乳癌接受輔助治療可改善後果,如復發和致死率。另一方面,輔助治療如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會因為短期和長期的副作用而影響生活品質。
目標: 評估在乳癌接受輔助療法期間,介入性有氧或阻力運動對於治療副作用的影響,如體力衰退、疲勞、精神與人際壓力、生理及身體外觀的改變。
搜尋策略: 我們搜尋考科藍乳癌專科登記(2004年7月16日)和以下的電子資料庫:MEDLINE (1966到2006年)、EMBASE (1988到2004年)、CINAHL (1982到2004年)、SPORTDiscus (1975到2004年)、PsycINFO (1872到2003年)、 IGLE (1880到2004年)、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 (1861到2004年)以及Conference Papers Index (1973到2004年)。此外,我們搜尋了相關綜論及臨床試驗的參考文獻和相關期刊。
選擇標準: 我們檢驗包括乳癌接受輔助治療的女性,進行有氧或阻力運動、或者兩者兼具的隨機和非隨機控制試驗。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位作者依照單一組標準,分別獨立擷取資料並評估方法學的品質以及刺激訓練的適當性。以隨機結果模式分別對於身體健康、疲勞和體重增加進行系統性的統計分析。
主要結論: 九個試驗共包含452名女性符合收錄標準。針對心肺健康(含207位參與者)進行統計分析,證實運動可改善心肺健康(SMD 0.66,95% 信賴區間0.20至1.12)。對於疲勞進行統計分析(317位參與者),發現在運動介入組和控制(無運動)組之間,在統計並無明顯改善(SMD −0.12,95% 信賴區間−0.37至0.13);相同的,體重在統計上也沒有顯著的增加(147位參與者) (SMD −1.11, 95% 信賴區間−2.44至0.22)。對其他後果的影響證據仍有限。在兩個試驗中,有觀察到不良效果(淋巴水腫和肩膀肌腱炎)。非隨機控制試驗結果和隨機控制試驗相似,而且沒有任何偏頗。這篇綜論是基於少量的試驗結果,且有關臨床癌症輔助治療和運動介入的程度卻有相當的異質性。
作者結論: 在乳癌接受輔助療法治療期間,運動被視為支持性自我照護治療,可改善身體健康和日常的活動能力,否則在治療期間不運動會導致身體功能受損。運動改善疲勞的效果不明確,目前也缺乏證據顯示運動可以改善其他治療相關的副作用。因為運動介入(對於久坐的參與者)必須有行為改變,因此需要行為改變策略的支持。此外,治療可能發生長期副作用,因此需要長期的評估。
翻譯人: 本摘要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高潘福翻譯。此翻譯計畫由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Taiwan)統籌。
總結: 有氧和阻力運動以處理乳癌治療相關副作用。在過去,癌症病人通常被建議休息和避免身體的勞動。然而,現在證實過度休息和缺乏身體上的活動可能導致嚴重的耗弱,降低身體功能。此外,女性乳癌患者接受化學治療或輻射等的輔助療法,普遍地感受到體力衰退的副作用。放射治療的主要副作用之一是疲勞;化學治療的普遍副作用是噁心、嘔吐、疲勞、體重增加和煩惱不安。這些副作用干擾了日常活動,例如自我照護或重返工作崗位。運動被證實可以改善許多慢性病患者的病情。這篇綜論報告評估運動對於一些癌症治療(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副作用的影響,整理包含9個控制臨床試驗、共有452個參與者的文獻,結果顯示運動可以改善身體功能,甚至在癌症治療期間亦然。運動後可能會減輕疲勞,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產生這項結論。但是目前仍然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運動可以影響情緒、免疫功能和體重增加的結果。此外,也缺乏證據顯示在輔助治療癌症期間運動會給病患造成傷害。
Epistemonikos ID: 18a6800c7f4cdb61fc222a184acbe095e667278e
First added on: Oct 11,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