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upuntura para la rehabilitación del accidente cerebrovascular

Esta no es la versión más reciente de este artículo

Ver la versión más reciente

Categoría Revisión sistemática
Revista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
Año 2006

Sin referencias

Cargando información sobre las referencias
背景: 以針灸作為中風復健中風在西方社會是第三大死因,在中國的城市是第二大死亡原因,在農村則是第三大死亡原因。它也是成人失能及殘障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中國,針灸治療用於中風已經有數百年了,而在一些西方國家也越來越多地被運用。
目標: 評估在亞急性或慢性中風患者使用針灸的療效和安全性。
搜尋策略: 我們搜查了Cochrane中風組試驗登記(2005年11月), Cochrane輔助性醫療的田間試驗登記(2005年11月), Cochrane中央註冊的隨機化對照試驗(Cochrane圖書館第三期,2005年), MEDLINE(1966年到2005年11月), EMBASE(1980年到2005年11月), CINAHL(1982年至2005年11月), AMED(1985年至2005年11月,報導說,中國中風試驗登記(2005年11月),中國針灸試驗登記(2005年11月),中國生物醫學資料庫(1977年至2005年11月),國家輔助性和另類醫療中心登記(2005年11月),國家健康機構的臨床試驗資料庫(2005年11月)。我們也手動搜尋了四份中文期刊並檢查了所有論文的參考資料。
選擇標準: 在亞急性或慢性階段的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患者進行的無干擾,真正的隨機臨床試驗,比較以針來針灸或以安慰劑來針灸,或是偽針灸或不使用針灸。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名文獻評論家根據納入條件分別選擇臨床試驗,評估試驗品質並擷取及交叉查核資料
主要結論: 五個試驗(368位病人)符合納入標準。所有試驗的方法學的品質都是不夠的。雖然從四個試驗的總結果估計在針灸組的整體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比高於對照組(機會比(OR)6.55,95%可信區間(CI)1.89 – 22.76),這個估計可能不可靠,因為有部分的差異(I2 = 68%)。有一個試驗顯示在真正的針灸組和假針灸組相比,並無明顯改善運動功能(機會比9.00,95%可信區間為0.40~203.30),但可信區間是廣泛的,且有臨床意義的影響是雙向的。在死亡,被撫養,機構照護,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改變,生活品質或不良反應都沒有資料
作者結論: 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針灸對亞急性或慢性中風的功效。大型且方法學優良的試驗是需要的。
翻譯人: 本摘要由奇美醫院何乘彰翻譯。此翻譯計畫由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Taiwan)統籌。
總結: 針灸對中風復健的功效目前尚無證據: 針灸具有生物效應,可能可以增加中風後的恢復或促進復健。本回顧尋找中風一個月以上的患者,比較以針灸和對照組治療的隨機試驗。五個試驗被找出,但所有的試驗品質差且沒有明確的結論可以得出有關針灸對於這類病人的效果。更大型,高品質的隨機試驗是必要的。
Epistemonikos ID: a1fa144f6f3ed14b9538f95c7275bec59dfb37c3
First added on: Oct 11,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