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ples versus sutures for closing leg wounds after vein graft harvesting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作者
类别 Systematic review
期刊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
Year 2010
背景: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中縫合取腿部隱靜脈之傷口採取打釘或縫線的比較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CABG) 患者取隱靜脈之傷口的感染率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達18% 。究竟是哪一種傷口縫合方法影響傷口感染率,仍是未知。 目標: 研究目的為比較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取腿部隱靜脈之傷口縫合採取縫線或打釘兩種方法的傷口感染率及傷口裂開情形 搜尋策略: 透過電子資料庫檢索資料:來自Cochrane傷口群組中專業的註冊者 (搜尋 11/3/10) ;Cochrane中心隨機試驗群的註冊者Cochrane圖書館2010第1期;Ovid MEDLINE1950年至2010年3月第1週; Ovid MEDLINE  翻譯中及其他非引文索引(搜索11/3/10); Ovid EMBASE1980至2010第9週和EBSCO CINAHL1982年至2010年3月11日。沒有對日期或語言進行設限。 選擇標準: 試驗的對象為冠狀動脈繞道術取腿部隱靜脈的傷口縫合採取打釘和縫線兩種方式均納入收案條件。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位作者獨立評估標題和摘要並引用確定地檢索策略,比對選擇標準及從試驗中擷取數據。包括試驗中可能的研究偏差:隨機分配序列的產生,分派的隱匿姓,矇蔽性,不完整的結果數據,選擇性的報告和其他偏差的避免。對於類別變項,計算相對危險性 (relative risk) 95%信賴區間(95% CI)。 主要結論: 納入三個前瞻性隨機研究,148位腿部傷口接受打釘, 175位冠狀動脈繞道術取腿部隱靜脈的傷口縫合採取縫線。所有試驗的研究方法並不十分理想,且存在研究偏差的風險。傷口縫合採打釘組的傷口感染率為10.8% (16/148) ,相較於傷口縫合組的感染率為8% (14/174) (relative risk 1.20, 95% CI 0.60 to 2.39) 。在傷口裂開方面,打釘組發生率9.3% (10/108) ,相較於傷口縫合組的發生率為8.8% (12/137) (relative risk 1.05, 95% CI 0.43 to 2.53) 。 作者結論: 這個結果建議冠狀動脈繞道術取腿部隱靜脈的傷口在預防傷口的感染及裂開情形並沒有證實打釘方式優於傷口縫合,建議仍須進一步研究。 翻譯人: 本摘要由臺中榮民總醫院陳碧蓮翻譯。此翻譯計畫由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Taiwan) 統籌。 總結: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中縫合取腿部隱靜脈之傷口採取打釘或縫線的比較。外科傷口的縫合通常使用任一種中斷的或持續縫合方式,採用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的縫線材質。皮膚上打釘是一種替代性的縫合傷口方式,通常由醫師的判斷使用。用金屬釘來關閉傷口被認為是使用縫線之外一個有效又快速的方法。此外,一般認為打釘的傷害較小並且可能降低傷口合併症,這使得打釘變得有吸引力,因為它可能降低術後合併症。傷口縫合使用打釘的吸引力如同降低術後合併症風險。冠狀動脈繞道術取隱靜脈的傷口發生外科部位感染達18% 。我們考慮冠狀動脈繞道術取隱靜脈的傷口選擇打釘或縫合對傷口感染及裂開的影響。我們納入四個研究有關148位腿部傷口行傷口打釘,174位在冠狀動脈繞道術腿部取血管傷口進行縫合。在傷口感染率及傷口裂開方面,打釘或縫合並沒有什麼不同。
Epistemonikos ID: 7111d8e9b85272b19b079cdb5b4db8a0877be8d5
First added on: Oct 11,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