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coagulants versus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ng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nonrheumatic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 history of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作者
类别 Systematic review
期刊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Year 2004
背景: 比較抗凝血劑與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在非風濕性心房纖維顫動且曾有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病史之病人中,對於預防中風的效果.非風濕性心房纖維顫動且曾有暫時性腦缺血或小中風病史的病人有再度中風的風險. Warfarin及aspirin兩者都可以減少血管事件的再度發生. 目標: 這篇回顧論文的目的在於比較抗凝血劑與抗血小板藥物,在非風濕性心房纖維顫動且有腦缺血病史之病人中,對於次級預防的效果. 搜尋策略: 我們搜尋Cochrane Stroke Group(搜尋至2003年6月)資料並聯絡試驗執行者. 選擇標準: 隨機分派試驗用以比較抗凝血劑與抗血小板藥物用在非風濕性心房纖維顫動且曾有暫時性腦缺血病或小中風病史的病人.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位檢閱人摘錄並分析資料. 主要結論: 搜尋發現2個試驗. 歐洲心房纖維顫動試驗(EAFT)包含了455位病人,他們接受抗凝血劑(國際標準比率INR 2.5到4.0)或者aspirin(一天300毫克). 病人在發生暫時性腦缺血或小中風的三個月內參與試驗. 追蹤時間中位數為2.3年. 而在義大利心房顫動工作室試驗(SIFA)中,916位非風濕性心房纖維顫動且在15天內曾有暫時性腦缺血病或小中風病史的病人被隨機分派進入開放性抗凝血劑(INR為2.0到3.5)或indobufen(一種可逆性血小板環氧合脢抑制劑,100到200毫克,每天兩次)的試驗. 追蹤期為一年. 合併的結果顯示抗凝血劑比起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對於所有血管事件(Peto勝算比, Peto OR為0.67,95%信賴區間為0.50至0.91)以及再發性中風(Peto OR 0.49,95%信賴區間0.33至0.72)都顯然更有療效. 主要顱外出血的併發症較常發生在抗凝血劑組(Peto OR 5.16, 95%信賴區間為2.08至12.83),但是絕對的差異很小(在EAFT為每年2.8%比上0.9%; 在SIFA為0.9%比上0%). Warfarin並不會顯著增加顱內出血機會. 作者結論: 這兩個試驗證明在非風濕性心房纖維顫動且最近曾有非致殘性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病史之病人,對於預防中風療效的比較上,抗凝血劑優於抗血小板藥物. 抗凝血劑治療產生顱外出血的風險高於抗血小板藥物. 翻譯人: 本摘要由奇美醫院陳軾正翻譯。此翻譯計畫由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Taiwan)統籌。 總結: 對於有心房纖維顫動的病人而言抗凝血劑比抗血小板藥物更能有效預防二次中風. 非風濕性心房纖維顫動(NRAF)是在曾經中風過的病人當中常見的心臟節率疾病. 有NRAF的病人有不規則的心跳. 這會造成心臟的左心房內形成血栓. 這血栓可能脫落並阻塞腦血管因而造成中風. 曾經中風過的NRAF病人有再次中風的高風險性. 抗凝血藥物,例如warfarin,使血液稀釋並且防止血栓形成,因而可以預防中風. 然而抗凝血劑也可能造成腦內出血,而這種併發症可以抵銷掉任何的好處. Aspirin或許是個較安全的替代物. 這篇回顧確認了兩個研究,在研究中曾有中風的NRAF病人接受抗凝血劑或是抗血小板藥物的治療. 這些研究顯示抗凝血劑在降低再次中風的風險方面是優於抗血小板藥物的.
Epistemonikos ID: 569a37f6cac8401eb665981db6fd51c588cc2946
First added on: Oct 11, 2011